✈️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從「買它」到「DYOR」:營銷黑話的加密版本
撰文:Chloe@ Foresight News
想象一下:一個傳統營銷人第一次參加 Web3 會議,聽到「TVL」、「阿爾法羣組」、「質押 APY」時瞳孔地震的樣子,沒錯,這就是新舊營銷語言的次元壁。不如整理一份《傳統 MKT 與 Web3 術語對應表》作爲「加密翻譯器」,把熟悉的 PMF 再補充成 Tokenomics Fit,把 A/B 測試 變成鏈上偵探遊戲,甚至給「客戶忠誠度」穿上了 NFT 小馬甲(現在叫 Holder Loyalty )。畢竟在 Web3,如果你在的社羣裏都沒有人不喊「GM」,可能說明這個項目的產品和市場以及代幣經濟都還沒 Fit 上。
Web2 vs Web3 術語對決
以下爲文字版對應內容以及具體在 Web3 的場景解析。
項目代幣的設計與其項目目標、價值主張、以及生態系統參與者之間的匹配程度,能驅動生態正向循環。
在 Web3 特別強調社區與參與感的環境下,除了可行更要追求早期用戶的喜愛。
利用鏈上公開數據(錢包行爲、交易路徑等)進行精準效果評估。
Web3 項目核心也是產品,代幣也是價格載體,渠道重點依賴交易所 / 錢包等;促銷靠空投 / 激勵 / 社區任務進行。
其中社區共識是重點之一;定位常圍繞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所有權(Ownership)、實用性(Utility)等敘事展開。
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用戶生命週期價值
HLV(Holder Lifetime Value)持有者生命週期價值 衡量代幣持有者在其持有期內爲生態貢獻的總價值(交易、質押、治理等)。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用戶獲取成本
Airdrop Cost 空投成本
空投是獲取用戶手段之一,當中的成本是關鍵組成部分;同時需警惕女巫攻擊對真實性的影響。
用戶完成關鍵鏈上行爲的比率(如鑄造 NFT、參與質押、完成跨鏈等)。
不僅看財務回報,更重社區活躍度、治理參與度、生態貢獻度等帶來的長期價值。TVL 是 DeFi 項目關鍵財務和生態健康指標。
如:日活躍錢包數(DAW)、交易量(TV)、獨立持有地址數(Unique Holders)、治理參與率(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Rate)
增加關鍵環節:擁有(Own)->質押(Stake)->治理(Govern)->建設(Build),社區貫穿全程。
Web3 鏈上項目核心差異化在於底層協議創新和代幣的實際應用場景與價值捕獲能力。
依賴加密社區(KOL/ 核心成員)在羣組 / 推特的討論推廣。
Web3 內容強調教育性、透明性、高互動性。
利用模因文化天然傳播力 + 代幣激勵驅動的裂變機制。
利用智能合約自動化激勵(空投預期、積分)、優化 Gas 費、設計代幣機制(彈性供應 Rebase, 分紅 Reflection)進行快速增長。其中 Play-to-Earn 是 Web3 創新和重要增長模式之一。
基於鏈上行爲數據(如 NFT 持有、治理投票、質押量)分層用戶,通過 Discord 角色、代幣門控、個性化空投進行精細化運營和激勵。
通過忠誠度 NFT、分級質押獎勵、治理權、獨家訪問權維系核心持有者 / 質押者。
鏈上活躍度的核心指標,需區分真實用戶與機器人(Bots)。
Web3 用戶類型更細分,行爲動機差異大(投機、信仰、建設、治理參與等),畫像需結合鏈上數據與社區行爲。
其他專屬於 Web3 的經典「黑話」 還有很多,列舉一些大家常用的。
總結:Web3 營銷,從術語革命開始
Web3 營銷最魔幻的地方在於:你以爲是來賣產品的,結果用戶是來「挖礦」的;你以爲在做促銷,其實他們在「Farm 空投」。通過對比基礎術語以及 Web3 具體場景解析,希望幫助更多傳統營銷人理解 Web3 獨有的概念,從而升級更關鍵的 Web3 營銷策略。比如發現「用戶獲取成本」在鏈上世界可能等於一場被女巫攻擊搞砸的空投,而「口碑營銷」其實是 KOL 在加密推特發動 Shilling 戰爭。下次當老板問「爲什麼我們的 CVR 這麼低」,你可以優雅反問:「您說的是鏈上轉化率,還是 Discord 裏的 GM 刷屏?」